人的身体健康离不开水,但是饮水的方法方式也要得当,否则就会有损身体健康。
一要适量喝水,不暴饮。
一个人每天的饮水量,应视气候、温度、身体状况和工作条件而定。在一般情况下,一个人每天要从体内排出约2.5公斤的水,绝大部分需要通过喝水和食物来补充,因此每天要喝2000毫升以上的水才能保持水分的平衡。但暴饮会加重心、肺、胃肠的负担,引发消化不良、胃下垂,甚至心、肺衰竭。
二要定时,勿只口渴时饮水。
早晨应少量、多次饮水,这不仅可补充晚上水分的耗损,还能促进消化液分泌,增加食欲,同时可刺激胃肠蠕动,有利于定时排便及降低血压。口渴是大脑中枢发出要求补水的信号。口渴说明体内水分已经失衡,到这时再补水,往往事倍功半。
三要喝开水,不喝生水。
煮开并沸腾3分钟的开水,既无菌,又能保持水中对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,目前认为白开水是最好的饮用水。喝生水的害处人人皆知。生水里含有致病的细菌,此外,水中的氯与没烧开的水中残留的有机物相互作用,可产生一种叫做三羟基的致癌物质。据调查,经常饮用生水的人,患膀胱癌、直肠癌的可能性增加。
四要喝新鲜开水,不喝“陈水”。
新鲜开水,现烧现喝,不但无菌,而且含有机体所需要的多种矿物质。不喝放置时间太长的水,不喝自动热水器中隔夜重煮的开水,不喝经过多次反复煮沸的残留开水,不喝盛在保温瓶中已非当天的水及蒸过饭菜的蒸锅水。这些“陈水”虽然无菌,但却煮掉了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,而且还可能含有某些有害物质,如亚硝酸盐等。由此引起亚硝酸盐中毒的事件并不鲜见。
五要喝加盐温热水,不要喝冰水。
运动后或者天热大量出汗后光喝不加盐的淡开水,进入体内的水分不仅不能保留在组织细胞内,反而更容易随汗液或尿液排出体外,结果越喝越渴,还可能引起心慌、无力等低钠血症。这时,应该多喝一些盐水,以补充丢失的水和盐。热开水进入机体后,会迅速渗入细胞,使不断出汗而缺水的机体及时得到水分的补充。冷饮虽会带来暂时的舒适感,但大量饮用冰镇饮料,会导致汗毛孔宣泄不畅,机体散热困难,余热蓄积,而易诱发中暑。